玻璃护角该怎么安装
喜的有三个方面:第一,美国经济继续复苏,美国经济经过前几年的调整之后,现在开始逐步走出来,美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龙头,所以美国经济复苏会带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这对中国的出口是有利的。
如此带来的后果有三个:第一,政府投资公共服务的意愿不高,因为此举虽有利于提高国民福祉,但不利于增加税收收入。这就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稳增长的财政支出从哪里来? 众所周知的是,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一个两难抉择:继续刺激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产能过剩,阻碍中国经济转型,不刺激又可能会影响财政收入与就业,危及社会稳定。
而地方政府则甚至可能堤内损失堤外补,税收不行就多收费,或者把目光转向土地收入,反正财政收入不能减。以个人所得税改革为例,现有的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很多人嫌太低,主张上调到5000元或者更高,甚至还有人主张干脆上调到1万元。斯蒂格利茨强调,中国当前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市场管得过多而政府管得过少。第二,为保财政收入,在经济下行期企业包含税外费在内的实际负担很可能不降反升。换句话说,虽然政府的确做了一些它不应该做的事,但也有很多应该它做的事没有做。
实际上,政府应该征收环境税、更为累进的收入税,包括资本利得税以及房产税来提高财政收入。其核心要点就是提高直接税比重,做大经济存量对税收收入的贡献。前美国国际集团(AIG)董事长格林伯格(Maurice Greenberg)曾公开敦促中美两国就自由贸易协定开展谈判。
如果TPP不能将两国都包括在内,则将会错失一个重大机遇。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两大经济体,太平洋地区对两国都关系重大。如果中国加入TPP,将给美国带来巨大益处。在去年6月份举行的中美"阳光之乡"峰会("Sunnylands" summit)上,习近平在与奥巴马的会晤中也提到了这一问题。
赖斯称,美国在该地区的首要经济目标是完成TPP谈判。 在敲定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简称TPP)的谈判陷入僵局之际,奥巴马(Obama)本周的亚洲之行给他提供了一个邀请中国加入TPP的机会。
在自由贸易协定下国有企业将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何种角色就是个棘手的问题。中国曾在去年5月份暗示对加入TPP抱有兴趣。来自中国的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高级副行长林义夫(Justin Yifu Lin)曾公开表示,中国应该加入TPP,美国也应对此持欢迎态度。赖斯还用坚决的口吻驳斥了TPP意在遏制中国的看法。
TPP不仅涉及到关税和市场等传统贸易问题。两国有望在2015年敲定这一协定。相关谈判已进行到第11轮。据媒体报道,北京知名经济学家黄益平今年1月份表示,越来越多的决策顾问正建议中国政府尽早申请加入TPP谈判。
在去年11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领导人宣布将推行全面改革措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使中国更好地与全球经济接轨。美中投资协定取得的进展确实表明,人们对TPP的一些期望可能会实现得更快。
在去年7月中国同意允许更多行业(包括金融和其他服务业,以及制造业和农业)对外商开放投资后不久,谈判进程有所加速。与此同时,中国官员已对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失去耐心。
理由有三:首先,北京对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看法正发生变化,这当中包括在加入TPP问题上中国一改之前的观望姿态。(本文作者Bernard K. Gordon为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荣休教授,著有《美国的贸易愚行》(America's Trade Follies,Routledge出版社2001年出版)) 进入专题: TPP 。美中两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越来越符合美国的利益,中国加入TPP实际上也将产生相似的效果。去年11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Susan Rice)在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发表了一次演讲,当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才几天。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Michael Froman)及其副手们认为TPP的实施应一次到位,但最终也有可能效仿日本一些农业领域的做法分阶段实施。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当时表示,中国对于其他多边、诸边谈判也持开放态度。
因此,保持在规则制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美国来说至为关键。她的话承认,通过致力于意在加强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改革,北京的计划与美国的TPP目标密切相连。
研究估计,若签订协议将使美国出口增加13%,特别是服务业、农业和高端制造业(飞机引擎、电子产品、制药等)。这是目前为止白宫发出的最明确的信号。
简而言之,TPP将为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经济制定规则。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的彼得里(Peter A. Petri)、约翰o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的普卢默(Michael Plummer)和西北大学(Northwestern)的Fan Zhai即将发表一项研究,对旨在建立中美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提议发表了看法
因此,未来几年中国新增城镇化人口仍将以每年两千万左右的规模递增。这一方面会提高居民改善型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较高的收入增长意味着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不一定需要房价大幅下跌,而更可能通过收入的增长进行修复。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首二月住房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37%,是2006年9月以来最差的单月数据。虽然当前的楼市调控政策在短期内预计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如果楼市出现局部性甚至全局性的下行压力,政府很可能会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各自情况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这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出现明显下滑,而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会从2013年的历史最高位下降。最后,政府可能会加快开放民间资本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保障房、民生等领域。
从基本面而言,支持房价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强。如果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下滑,对经济增长会造成较大的下行压力。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楼市崩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楼市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更需要引起关注。而最近李总理提出的三个一亿人(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一亿人脱离棚户区、一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的目标,是对这种趋势的一种政策肯定,也有助于消化中西部部分城市住房供应过剩的问题。
再次,居民高储蓄率、但同时投资渠道匮乏的局面在未来几年不会有明显的改变。首先,城镇化的过程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根据国际经验显示,在城镇化比率达到65-70%之前,城镇化的速度几乎是线性的。土地出让金的下降不仅直接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压力,也给稳增长措施的执行带来难题。
此外,新开工住房面积同比下降近30%。那么,中国楼市在未来三五年内真的面临崩盘的危险吗?答案是否定的。
住房销售额同比下降5%,是2012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中国楼市最近负面消息不断:浙江奉化兴润置业房地产公司倒闭、杭州部分楼盘降价、房企海外融资成本由于人民币最近贬值而升高。
这有助于释放刚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防范楼市出现崩盘的局面。这意味者过去房价全面上涨的局面很难再现。